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辛集频道>>财经

余额宝们收益率为什么这么高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2 15: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是吸血鬼吗?

  余额宝陷入争议最为核心的是,对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实际上并不是近来才发生的。利率市场化推进、金融脱媒加速等等,早已令银行面对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

  在中国银行[0.40%资金研报]国际金融研究主管温彬看来,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负债利率定价影响最大,具体表现在,银行负债的种类越来越多,定价上浮;其次是结构性存款会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例如,银行表内的如保本型理财产品,由于可以算作存款,是银行利用提高收益来吸引客户存款的一个部分,预计规模近2万亿元;第三则是同业存单。

  “这些都是利率市场化的体现,对银行影响很大的还有活期存款的变化。商业银行主要依靠的盈利模式,在于活期存款相对稳定,银行可以进行错配投资。”温彬表示。然而,近年来的存款“搬家”,已经成为压在银行身上的一座大山。

  按照温彬对银行近三年活期存款下降情况的估算,每年银行为转化为理财产品所提高的成本,需要多支付近1000亿元,给银行的盈利带来巨大挑战。

  而余额宝的出现,正是动了银行活期存款的奶酪。

  “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角度看,银行负债成本提高会是一个逐步变化、相对缓慢的过程,但是余额宝们的出现,却加快了银行负债成本提高的进程,可能使银行负债成本急剧上升。”交通银行[-0.26%资金研报]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

  连平表示,余额宝对银行个人活期存款的影响比较大。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占比高于10%,银行个人存款达到103.44万亿元,个人活期存款约10万亿元。“目前,余额宝类的产品只是刚刚开始,如果规模持续做大,就会对银行负债成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市场争议余额宝们对银行负债成本上升的影响,并非担忧当下的规模影响,而是对余额宝们未来发展规模的担忧。

  不过,余额宝并非没有上限,平安证券近期报告估算,若2014年余额宝增长达到日均管理资产4000亿~5000亿元的规模,则其扣除天弘基金的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返还后的净成本支出大约会达到21亿~27亿元。若以阿里巴巴2013年净利润23亿美元计算,大约占到15%~20%。平安证券认为,如此规模的支出已基本达到目前阿里巴巴以及支付宝的预算目标。

  同时,能够真正复制余额宝的产品和其他中小规模T+0货币基金的规模,平安证券预计,2014年整体相对规模将达到1.5万亿~2万亿元。

  给银行带来哪些变革?

  余额宝带给银行的思考,仅仅在于存款成本提高的争议吗?实际上,它更多的是在互联网技术运用上冲击着传统银行。

  “发展初期,银行协议利率上升会比较快,余额宝也好、理财通也好,有这样一个客户基础就是大众群体。”温彬表示,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是不能够替代的,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做一个销售通道,在一定意义上替代银行。然而银行也有客户基础,未来银行发展金融的网络化,也可以实现互联网能够提供的便捷。

  实际上,银行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产品方面,余额宝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宝类理财的冲击,也让银行加入到宝类理财的行列。例如,中行近期成立的“中银活期宝”,2月18日开始正式开放申赎,其首日的7天年化收益率高达6.758%,收益与互联网通道的宝类产品可以媲美。

  只不过,银行并不注重大力宣传,这其中有多重考量:一方面,银行在“宝类”理财的冲击下,存款分流的压力增加,银行如果自己推“宝类”理财至少可以将存款留在自己行内;另外一方面,银行也陷入难以全方位推广这类产品的尴尬。如果全面推广,更多活期存款储户都会将存款转为“宝类”理财,银行的存款成本必然又会上升。

  在理念方面,以余额宝为主的互联网金融近年来的兴起,加速了银行对互联网业务的布局。例如,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电商、中行全方位推出网络品牌“中银易商”、民生银行[-1.62%资金研报]推直销银行等等。

  “目前也有一个监管不公平的地方,余额宝背后是货币基金产品,货币基金产品实际上和一些银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投向有相似之处,现在,余额宝的投资门槛是没有的,而银行理财产品还需要有5万元的投资门槛。”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部分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也可以考虑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从银行业来说,一方面可以考虑发展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做的是推进银行本身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连平表示,面对余额宝们,银行并没有更好的对抗办法,需要在业务上做调整。例如,做类似于零售程度非常高的业务,如批发型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公司业务中大中型企业一揽子的金融业务等。

关键词:余额宝,收益,利率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张社旗
无标题文档
关闭